您当前的位置:泰斗手机网 > 新闻 > 陆金所遭投资人堵门背后:高风险产品成雷区,四次掉进同一个坑

陆金所遭投资人堵门背后:高风险产品成雷区,四次掉进同一个坑

时间:2019-08-09 16:08:40  阅读:7018+ 来源:腾讯科技 作者:责任编辑NO。许安怡0216
公开资料显示,此次涉嫌违约的大同证券同吉计划主要是针对上市公司进行的信用贷款业务,多家上市公司通过同吉计划募集过短期资金。

文 | AI财经社 仉泽翔

编 | 鹿鸣

本文由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近日,有媒体曝出,多位陆金所投资人聚集在陆金所母公司中国平安的深圳总部维权。据网传图片显示,维权投资者手举“马明哲董事长请您救救陆金所投资人”的标语。

据称,此次参与维权的陆金所投资人均购买了陆金所代销的大同证券资产管理项目,该项目所投资的底层公司均为凯迪生态、神州长城、东方金钰、龙力生物等近期资本市场上的几只问题股票,100万起投,期限为2年。

AI财经社就此事向陆金所方面求证,陆金所方面人士表示,此次事件属于两年前大同资管逾期事件的后续,部分投资者要求刚性兑付,但陆金所仅是代销方,无法出面兜底,造成了矛盾激化。

据了解,理财产品代销目前是陆金所很重要的业务板块,陆金所与市面上大部分的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私募基金都建立了合作关系,仅代销的公募基金就有5000多只。“从代销产品用量来说,陆金所做的盘子太大了。”有知情人士对AI财经社称。

2017年底突然断电

据悉,此次违约的理财产品为陆金所旗下的“财富汇尊理财”系列,具体的产品是由大同证券发行的同吉系列资产管理计划,陆金所仅为代销方,起投资金为100万元,年化率在6.7%-7.2%。

据陆金所方面人士介绍,此次违约产品涉及凯迪生态、神州长城、东方金钰、龙力生物等四家A股上市公司。目前这四家公司均陷入流动性困难中,业绩亏损,负债累累,长期处于停牌状态中。

据统计,因为这一事件,陆金所已不止一次遭到投资人的围堵。从2017年12月开始,大同证券同吉9号、同吉8号、同吉1号、同吉2号和同吉5号等产品先后四次被爆出逾期。每次爆出逾期后,均有投资人前往陆金所要求兑付。

现阶段,仅有龙力生物底层资产的两只资管产品,同吉9号和同吉10号部分完成了兑付,“龙力已经兑付了50%,是四家公司里还款比例最高的。”陆金所方面人士对AI财经社说。

根据龙力生物所发布的公告,2017年12月18日,龙力生物公开承认同吉系列资管计划中涉及的债务违约。龙力生物称,在四家银行的八个账户中的441万元存款被冻结,冻结这笔资金的债权人正是大同证券。

财报显示,2017年年报中,龙力生物完成营收19.65亿元,较2016年增长123.5%,但盈利却锐减3065.21%,净亏34.83亿元。在2017年年报发布后,山东证监局及深交所先后发函警示、问询,要求龙力生物实控人程少博对巨额债务情况及导致2017年度巨额亏损的原因进行充分披露。

龙力生物的业绩爆雷是这四只违约上市公司近况的一个缩影,另外三家公司也是劣迹累累,凯迪生态因债务危机集中兑付金额巨大造成违约;东方金钰的业绩在2018年出现骤然下滑;神州长城也因银行抽贷造成流动性紧张。

有知情人士向AI财经社透露,上述代销产品是2016年公开发行的,底层资产均为上市公司,与大同证券合作时,对方提供的所有财报、第三方会计审计报告、尽调报告、管理人资质都没问题,直到2017年底产品到期,底层资产却突然出现了财务危机,也是令人防不胜防。

陆金所方面人士称,目前尚未统计参与维权的投资人中究竟涉及多少爆雷项目,总金额有多少,但网传的涉及十几亿的项目有些夸张,“几个产品发行了几期,自媒体在计算的时候应该是把所有产品都加起来了,投资人的人数也没有去重,造成了误差。”

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

券商频频爆雷

公开资料显示,此次涉嫌违约的大同证券同吉计划主要是针对上市公司进行的信用贷款业务,多家上市公司通过同吉计划募集过短期资金。

AI财经社查询同吉系列资产管理计划的《风险揭示书》发现,大同证券方面在同吉系列产品的风险提示中均标明了高风险或中高风险。

以涉及神州长城的同吉58号为例,在风险揭示书中明确写道,这是一款R4级中高风险品种,投资者在参与这一计划前,必须了解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的基础知识、业务特点、这一计划的风险收益特征等。投资者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合计不低于100万元。

即便提示了项目中的高风险,但投资者仍然选择了冒进,这一理财计划成为爆雷的集中区域,目前在大同证券的官网上,同吉计划的多数产品处于已清盘状态,部分违约产品则显示基金终止。

大同证券相关负责人此前曾对媒体回应同吉系列产品频频爆雷一事,在回应中将爆雷主要归因于宏观经济环境不好。在违约出现后,大同证券也与陆金所一道,督促违约企业尽快还款。

根据大同证券年报显示,资产管理业务仍是其营收的重要来源。2018年年报显示,大同证券存续资管产品规模合计60.67亿元,全年实现收入2314.93万元。

根据公开报道梳理可见,2018年对于资产管理项目来说也是爆雷的大年。除大同证券以外,九州证券、太平洋证券、联储证券、爱建证券、银泰证券等十余家券商的资管计划相继爆雷,甚至出现多家券商同踩一雷的现象,东方金钰、凯迪生态等业绩雪崩股频繁出现在券商的讨债名单中,令投资者不禁怀疑券商的风控能力,甚至怀疑其中含有某些利益输送。

知情人士告诉AI财经社,出于对事发后大同证券相关处置方式的不满,陆金所目前已终止双方的业务往来。

在这一风波背后,陆金所已经在加速剥离类似业务。

7月18日,中国平安旗下的陆金所计划退出P2P业务,且公司已经开始申请消费金融牌照。

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陆金服退出P2P意味着这一模式在中国日渐式微。在经济景气情况下,P2P投资人能够从平台获取较高回报;但在经济下行周期,P2P模式的明显缺陷开始暴露,由于网贷平台仅为信息中介,不承担信用中介角色,不为平台项目兜底的话,则项目出现问题,投资人的风险无法分散,极易因为个别风险事件造成投资人信心的大面积崩塌。